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28日 20时54分 星期一
来自哈尔的移动城堡
物理学家报告,原本被认为是一个黑洞双星系统被发现是一个三天体系统。该三天体系统名为“V404天鹅座”,原本被认为是一个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LMXB),距离地球约 8000 光年。其中心黑洞正在吞噬一颗每 6.5 天就会螺旋式靠近它的小恒星,这种配置与大多数双星系统相似。但令人惊讶的是,似乎还有第二颗恒星在围绕这个黑洞旋转,只不过距离要远得多。物理学家估计,这颗遥远的恒星距离黑洞的距离是地球距离太阳的 3500 倍,这也相当于冥王星距离太阳的 100 倍。这颗伴星每 7 万年绕黑洞旋转一周。因此,中心黑洞与两颗伴星通过引力产生“羁绊”,犹如“三重奏”。该三天体系统有 40 亿年的历史。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28日 15时59分 星期一
来自主宰世界的人
天文学家利用韦伯望远镜发现了流浪类星体。它们周围几乎没有邻居,引发了对它们如何在 130 亿年前起源的疑问。类星体是遥远星系的明亮核心,由于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在大肆吞噬周围的物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它们因此成为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一。但 MIT 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多个早期的古老类星体,其周围没有致密的星系环境,这意味着周围没有太多物质驱动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生长。这些孤独的类星体挑战了物理学家对其形成的理由。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26日 22时49分 星期六
来自人猿泰山之米甸探险
天文学家在遥远星际气体和尘埃云中发现了一种含碳的大分子。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研究结果表明,含碳和氢的复杂有机分子可能存在于形成太阳系的寒冷、黑暗气体云中,它们对了解地球生命的早期起源至关重要。该分子被称为芘(Pyrene),是一种多环芳烃(或缩写 PAH)。PAH 分子由碳原子环组成。碳化学是地球生命的支柱。星际介质含有大量的 PAH 早已众所周知,它们在地球碳基生命起源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25日 23时17分 星期五
来自最后的守护者
一颗超新星的爆炸足以清除太阳系中几乎所有的尘埃,而这种情况可能在 300 万年前就已经发生了。就像家具上的灰尘一样,这些细小的颗粒也会逐渐得到补充。太空尘埃是由小行星碰撞等事件产生的小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的大小通常小于一毫米。太阳系大约 70% 的尘埃集中在柯伊伯带,这是海王星以外的冰质小行星和彗星区域,估计有 350 万亿吨的小颗粒。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模拟了太阳系附近的超新星爆发。根据地球上冰中放射性铁同位素铁-60 含量的增加,研究人员认为其中一个事件发生在大约 300 万年前。当爆炸同时带走太阳的日光层时,这些同位素就会被释放出来,日光层可以保护太阳系中的行星免受银河系的辐射。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25日 14时44分 星期五
来自破译滑铁卢
波音公司麻烦缠身,它制造的一颗通信卫星最近在太空爆炸。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 Intelsat 33e 卫星于 2016 年发射,为欧洲、亚洲和非洲提供通信服务,上周末这颗卫星出现了异常。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尝试与波音公司合作修复卫星,但本周一美国太空军证实卫星已经解体。卫星解体导致了部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客户失去通信服务,该公司正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合作限制服务中断,并与客户保持沟通。美国太空军正在跟踪大约 20 块碎片,表示碎片不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正对其进行例行安全评估。而俄罗斯航天局 Roscosmos 称它跟踪到了愈 80 块卫星碎片,称对碎片轨迹的分析显示卫星的破坏是“瞬间而且高能”。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18日 18时21分 星期五
来自光环:新斯巴达
1995 年加州理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颗棕矮星 Gliese 229 B。当时就发现 Gliese 229 B 的大气中含有甲烷,这是木星等气体巨行星的典型现象,但却不是恒星的典型现象,这一发现标志着首次确认了一类被称为棕矮星的冷却类恒星天体,这些天体是行星和恒星之间的缺失环节。自发现至今已有数百篇关于它的论文发表,但它一直存在着一个谜团,即它的亮度与其质量不符。棕矮星介于恒星和巨行星之间,比恒星轻,但比像木星这样的气体巨行星重。天文学家测得 Gliese 229 B 的质量约是木星的 70 倍,但这样质量的天体应该比观测到的更亮才对。现在由加州理工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这颗棕矮星实际上是一对紧密相连的棕矮星,它们的质量分别是木星质量的 38 倍和 34 倍,并每隔 12 天绕彼此旋转一次。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17日 16时52分 星期四
来自动物庄园
天文学家观察木星上著名的大红斑已至少有 150 年的历史,这是一个足以吞没地球的巨大反气旋。不过每当哈勃太空望远镜近距离观察它时,总能发现一些新惊喜。哈勃在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3 月的 90 天内,对这个红色风暴进行了新的观测,结果显示大红斑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稳定。最新的资料显示大红斑就像果冻般在抖动。研究人员表示大红斑在加速和减速时,会对其南北两侧的风向喷流造成推力,这类似三明治,当中间有太多馅料时,面包片就会被迫鼓起来。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16日 16时49分 星期三
来自梦蛇
NASA、NOAA 和 Solar Cycle Prediction Panel 周二宣布,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预计会持续到明年。太阳周期是太阳在高低磁场活动之间转变的自然周期,一个周期平均约 11 年。在太阳磁场活动的高峰期,磁极会发生翻转,这相当于地球南北磁极互换。在太阳活动极小期,其表面几乎没有黑子;而在极大期,黑子会大量出现。2024 年 5 月,太阳耀斑持续爆发,日冕物质抛射 (CME) 向地球发射带电粒子云和磁场,形成了 20 年以来地球最强的地磁风暴,产生了可能也是过去 500 年有记录以来最强的极光。科学家预计,太阳活动高峰期将持续一年左右,之后太阳将进入活动的低谷。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09日 15时39分 星期三
来自开普罗纳的魔法师
ESA 使用 SpaceX Falcon 9 火箭从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了探测器赫拉(Hera),飞往 Didymos 和 Dimorphos 双小行星系统,验证世界首次行星防御技术演示任务。NASA 执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飞船于 2022 年 9 月 26 日撞击了该小行星系统,这是世界首次行星防御技术演示,撞击成功偏转了小行星轨道,还释放出了数百万吨的岩石。赫拉探测器将于 2026 年 12 月前后抵达该小行星系统,对其进行观测确认撞击效果。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04日 22时38分 星期五
来自开普勒62号4:先行者
活跃太阳黑子区域 AR3842 连续释放出两个 X 级耀斑,强度分别为 X7.1 和 X9.1。两大耀斑向地球方向喷出了日冕物质抛射(CME),前者于 10 月 4 日抵达地球,强度更大的后者将于 10 月 6 日抵达地球。两个 CME 预计会引发 G3 级强地磁风暴,中纬度地区会出现极光。X9.1 是 2017 年 9 月 X8.2 级耀斑以来的最强耀斑,是当前 25 太阳周期的最强耀斑。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9日 22时27分 星期日
来自发条女孩
超大质量黑洞会发射出强大的辐射和粒子喷流。Messier 87(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M87* 其质量是太阳的 65 亿倍,是第一个被天文学家直接成像的黑洞,它的喷流长达 3000 光年。根据发表在预印本平台 arXiv 上的一篇预印本,天文学家报告 M87* 喷流附近的新星数量是该星系其它区域的两倍。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天文学家在约一年时间里在 M87 中心附近发现了 94 颗新星,加上之前发现的 41 颗共有 135 颗星。对新星区域的分析显示,喷流区域有明显更多的新星数量。研究人员认为观测结果有 0.1%-1% 的可能性可归因于随机性,但可能的一种解释是喷流以某种方式催化了恒星爆发。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4日 22时49分 星期二
来自伊甸
泛欧射电望远镜低频阵列(LOFAR)团队报告说,SpaceX 从去年开始发射第二代星链(Starlink)卫星,其发出的无线电波比第一代卫星多 30 倍。射频泄漏远低于星链卫星用于向客户提供互联网服务和与地面控制人员通信的频带,因此 LOFAR 团队得出结论,这是无意的。但它比 LOFAR 和类似望远镜研究的昏暗天文光源亮 1000 万倍。干扰将会持续下去。超过 6000 颗星链卫星已经在轨运行,比所有其他运行的卫星都多,且 SpaceX 计划建造数万颗。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像 LOFAR 这样的大视场望远镜可能无法找到没有星链卫星的一片天空。南非和澳大利亚计划中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研究人员与 SpaceX 工程师密切合作,以减少早期星链卫星的射电辐射。SKA 天文台台长 Phil Diamond 说:“看到最新一代卫星的辐射仍存在并且更亮,非常令人失望。”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15日 18时54分 星期日
来自荷鲁斯崛起
当星系发生碰撞与合并时,位于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也最终会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黑洞。几乎每个星系的中心都拥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最近哈勃太空望远镜与钱德勒 X 射线天文台在一对正在合并的星系中心发现了一对相互环绕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相距约 300 光年,预计约在 1 亿年后合并。这是迄今为止在可见光与 X 射线波段中观测到的最近距离的双超大质量黑洞。它们位于编号为 MCG-03-34-64 的星系对中心,距地球约 8 亿光年。由于黑洞吸收了周围大量的气体及尘埃,吸积作用使得该星系核心亮度大增,成为活跃星系核(AGN)。虽然过去已发现数十对双黑洞,但它们之间的距离比这次发现的要远得多。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12日 23时46分 星期四
来自人性分解
SpaceX Polaris Dawn 宇航员 Jared Isaacman 和 Sarah Gillis 完成了首次商业太空行走。两人身穿 SpaceX 特制宇航服相隔 15 分钟走出飞船。这次任务被称为 Polaris Dawn,由亿万富翁 Isaacman 支付资金。此前只有政府资助的宇航机构宇航员才能进行太空行走。首次商业太空行走高度为 700 公里。太空行走是太空中最困难的行动之一,一家私营公司成功实现这一壮举在太空旅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几十年,执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使用气闸舱将飞船与外部真空隔开,但此次 SpaceX Dragon 没有这么做,飞船实际上完全暴露在外部太空中。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09日 23时23分 星期一
来自艾米七号
新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可能有一颗恒星非常接近太阳系,这次飞掠导致了数千个位于海王星外的小天体被偏转,进入高倾角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有些天体甚至可能被木星或土星捕获,成为其卫星,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快报》。有些人认为太阳系的边界就是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还有已知的数千个天体在海王星轨道外移动,这些被称为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 或 TNO)。在这些 TNO 中,有许多的直径超过 100 公里,它们的轨道相当怪异,不仅轨道偏心,还与太阳系行星的共平面轨道呈倾斜状态。研究团队进行了超过 3,000 次的模拟来研究这些异常轨道的可能成因,其结果显示,一颗接近的恒星可能导致这些奇特的轨道特征。根据模拟,最符合当前太阳系外部状况的是一颗质量略轻于太阳的恒星,约为 0.8 倍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以约 165 亿公里的距离飞掠过太阳系附近,比现在航海家一号的距离还近。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04日 15时12分 星期三
来自月球上的第一批来客
大约 40 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木星最大卫星 Ganymede。一位神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撞击导致了这颗太阳系最大卫星的轴心发生偏移,并证实这颗小行星的大小约为结束地球恐龙时代的小行星的 20 倍,造成了太阳系中留下痕迹的最大撞击事件之一。Ganymede 比水星还要大,与月球相似,它被母行星潮汐锁定,代表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它所绕行的行星。在背对着行星表面的大片区域上被形成同心圆的沟槽所覆盖,这些同心圆围绕着一个点。研究人员于 1980 年代得出结论,这些沟槽是由一次重大撞击事件造成的。神户大学的平田直之(HIRATA Naoyuki)是第一个意识到撞击位置几乎精确地位于远离木星的子午线上的人。藉由与冥王星上曾经导致其自转轴偏移的撞击事件进行类比,这暗示着 Ganymede 也经历了类似的事件。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计算出小行星直径约为 300 公里,并创造了一个直径在 1,400-1,600 公里之间的暂时性陨石坑,还导致了自转轴的偏移。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02日 18时04分 星期一
来自读经典·美丽新世界
去年 11 月 18 日,SpaceX Starship 重型火箭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发射台发射。发射升空约 3 分钟,一级火箭分离后在墨西哥湾上空约 90 公里处爆炸。此后任务控制中心与 Starship 失去联系,启动自毁系统,Starship 在大约 150 公里的高度第二次爆炸。这两次爆炸不只是任务失败这么简单。研究发现,上述大爆炸在电离层“炸”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洞”之一。这个洞绵延数千公里,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电离层是海平面以上约 50 到 1000 公里的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太阳辐射导致中性大气被电离成电子和离子,电子和离子不断地和中性大气相互作用、运动,产生了比较稳定存在的电离层。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20日 14时14分 星期二
来自冲破黎明
6600 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来自外太阳系。德国科隆大学科学家通过分析位于墨西哥希克苏鲁伯撞击点的地球化学证据,揭示了该天体的真面目:一颗来自木星轨道之外(外太阳系)的小行星。发生于大约 6600 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消灭了 60% 以上的物种,包括所有非鸟类恐龙。自 1980 年以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这一灭绝事件由一个城市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造成。撞击将大量硫、灰尘和烟尘抛入空中,遮挡了太阳,导致气温骤降。为弄清楚这个撞击天体是什么以及它来自哪里,研究团队从 3 个地点获取了 K-Pg 岩石的样本,并将其与过去 35 亿年间其他 8 个撞击地点的岩石样本进行了比较。团队重点研究了金属钌的同位素。钌在地球岩石中极为罕见,且具有 7 种稳定的同位素。研究发现,该撞击天体内钌同位素的情况与外太阳系碳质小行星非常匹配,而与来自内太阳系的硅质小行星不匹配。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9日 19时01分 星期一
来自陨落的众生
美国西南研究院领导的团队通过韦布太空望远镜观测,确认名为灵神星(Psyche)的金属小行星表面存在水合矿物(含有水分子的矿物),且该星表面可能被水和一种铁锈化学物质所覆盖。这一发现将加深人们对太阳系小行星成分和水分布的理解。灵神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绕太阳运行,是主小行星带中体积最大的天体之一。之前的观测表明,灵神星密度很大、主要由金属组成,整颗星可能是一次强烈碰撞后残留的行星核心。此次,研究团队利用韦布的近红外光谱仪和中红外仪器,对灵神星北极进行了详细观察。观测数据确认其存在水合矿物。水合矿物中含有分子羟基,羟基是一种化学物质,离变成水只差一个氢原子。这些化学物质中有氢氧化物,正是它与铁结合形成了铁锈。目前推测,水合矿物可能来自外部,即由撞击带来。因为如果是天然的或内生的,那么灵神星的演化可能会推翻现有小行星模型。

太空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8月15日 18时14分 星期四
来自卡叠什战役
哈勃(Edwin Hubble)在近一个世纪前发现宇宙在膨胀,星系彼此之间在快速远离,远离的速度与彼此的距离成正比,远离速度与距离的比值被称为哈勃常数(H0)。但对该常数的测量不同团队之间存在差异,以至于物理学家使用哈勃张力去解释这种差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Adam Riess 领导的团队测量的 H0 值比理论预测的高约 8%。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更清晰的观察数据被认为有助于解决相关争议。但 Adam Riess 团队根据韦伯数据得到的最新测量值仍然与旧的估计值一致。芝加哥大学 Wendy Freedman 领导的另一支团队对 H0 的测量则更接近理论预测值,意味着哈勃张力可能并不存在。Freedman 团队根据最新的韦伯数据也得到了他们的结果,但这一结果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哈勃张力的争议:对两类恒星测量得到的 H0 值与理论预测的一致,但对 Riess 团队使用的第三类恒星的测量得到了更高也更接近的 H0 值。这一结果表明哈勃张力可能是存在的。